
乐观的小小太阳2025-08-05 10:38安徽不少人觉得,54岁基本上是演员事业的“后半段”了。可偏偏于和伟不甘心认输。现在,他已经不再是那位在夜店里爆红的叔圈明星,也不再是《觉醒年代》中满怀激情的陈独秀。
图片
他凭借一次转变,彻底撼动了唐国强在影坛的神话,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。从《新三国》起步,接着演绎《我是刑警》,到如今带来最热的主旋律大片《伟大的长征》。这次,娱乐圈也得端正态度,好好瞧他一眼。
图片
1这么多年来,扮演毛主席的演员都得符合一个铁律:长得像、动作像、说话做事都得一样。古月算是最早一批把毛主席演得很成功的演员之一,他的表演连叶剑英元帅都亲自点了赞,觉得挺靠谱的。接下来是唐国强了,他塑造的领导人形象,稳重而有克制感,就算是在《建国大业》中那个咽喉结的小动作,也成了银幕上的经典瞬间。
图片
唐国强把“教员”演得很有自己的一套风格,别具一格。不过,风格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束缚。王仁君第五次扮演毛主席,还是在《浴血荣光》中延续“神似”的路线,但于和伟则走了截然不同的路子。《伟大的长征》里,于和伟饰演的毛泽东,是那段“转折期”的形象——从年轻的思想者逐渐变成了真正的领导人。
图片
并不是那种永恒不变的神话,也不是刻板刻画的楷模,而是真实存在的“人”,有血有肉,带着思考和挣扎。他用了半年的工夫,就是为了搞明白湘江战役之后,毛泽东气质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。从败局到崛起,从忍耐到果断,这一系列心理变化,于和伟反复琢磨,最后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,不是“再一次的老师”,而是“重新认识这个人”。他不凭颜值相像,也不靠神韵相称,而是靠真正理解这个角色。
图片
这可是对“特型演员”定义的一次新挑战。对于观众来说,于和伟的全新表现,让人再次相信:真正的伟大,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经过苦难和信念的不断磨炼才成就的长途跋涉。这种“去符号化”的演绎手法,搞得不少同行都哑口无言了。有人说,唐国强之后,就没人能把毛主席演得像他那样了。这次,于和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回应。2要是不查履历,谁都想不到,这个在戏组里一演就是十几个小时的演员,出身于东北一个只有11口人的贫困家庭。父亲早早去世,母亲又没有奶水,只能靠刚生完的大姐分来喂养他。
图片
为了帮他交学费,姐姐竟把为自己孩子准备的钢琴都卖掉了。这样的身世,没有靠山撑腰,也没有富贵铺路,只有一间勉强遮风挡雨的房子和一屋子为弟弟拼命的成年人。有人说,磨难其实是演员的宝藏。
图片
可是,对于年幼的于和伟而言,困难就像家常便饭一样,是生活的常态,也是不得不去拼搏的现实。他也不敢轻易说自己想学表演。他清楚母亲靠摆摊卖地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,心里也不愿让家庭的负担变得更重。靠着哥哥姐姐的帮助,他才敢报考上海戏剧学院,也才有机会站到舞台的中央。等到他真正走上演戏的路,那可是个更长久、更艰难的磨炼过程。他倒不是那种一眼就帅、也不是走红的流量明星。
图片
拍了十年戏,没人关注,反倒靠一段热舞蹦迪变成了“叔圈里的顶流”。他自嘲说:“出道二十年,蹦迪让人火起来。”从2010年起,他扮演的角色逐步变化,从“刘备”到“陈独秀”,接着又变成一位位硬汉、警察以及革命者。
图片
每次演角色,他都不死板地记台词,而是从生活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。在节目里,他回到了家,住进了小时候那间狭小的房间,还帮三哥卖包子。有一句“底下是街道,睡着踏实”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鸣:这个影帝不是凭演技出来的,而是靠熬出来的。他去看望曾经帮他交补课费的恩师,一见面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。他一红起来,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哥哥姐姐买房,把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用来回馈家人。这些琐事,说不定根本不算戏里的内容。不过,正是这份真实感,以及他对人性和命运的领悟,让于和伟在戏里才能真真正正变成了别人。
图片
这份底蕴,让他演毛主席时,不靠模仿,而是靠情感共鸣。3《伟大的长征》这么被人看好,不光是因为于和伟的加盟。不只是因为于和伟加入,而是整个团队都在努力冲刺“突破主旋律创作”这块高地。
图片
张永新导演、陈晋编剧,以及主创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准备,跑遍九个省,旅途总共两万公里,还实地走过长征的路线。不光是从中央红军的角度出发,还涵盖了红一、红二、红四、红二十五,以及南方游击队的全线布局。从1934年开始,一直到1937年的西安事变,这段时间讲得可不是简单的出门远行,而是一种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延续。
图片
而在挑选角色方面,特别强调的还是“人”的那一面。曹磊扮演带病坚持行军的周恩来,何政军首次亮相扮演朱德,张晚意则饰演内心纠结的张学良,王劲松继续挑战自己,饰演多次演绎的蒋介石。曹磊饰演带着病坚持走路的周恩来,何政军首次出演朱德,张晚意演绎内心犹豫的张学良,王劲松再次挑战自己,扮演多次演绎的蒋介石。
图片
每个角色都在挑战自己内心深处的抉择,展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。这恰好是于和伟所擅长的范畴。他擅长的不是简单模仿外表,而是在于重新塑造人物的“灵魂”和精髓。像湘江战役之后的毛泽东,面对指挥权被剥夺的压力,以及内外敌人的夹击,既不能崩溃瓦解,又得振作精神,迎难而上。面对这样的复杂心境,不单纯依靠演技,还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。不少人都在疑问:这个角色,唐国强演过,王仁君也演过,那于和伟怎么可能比得上他们的水平呢?
图片
但“超出”并不是我们的追求。于和伟的表现,实际上为演员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。这一次,他偏偏选择了“跟不一样”。他没有像唐国强那样靠“标准的模样”赢得观众,也不像王仁君那样凭“演得多”来博得掌声。
图片
他扮演的角色,是一个走在长征路上的人,一个反反复复犯错、不断调整,然后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的“平凡人”。当镜头渐渐靠近,于和伟身上的汗水、泥巴、鲜血,丝毫不比动作片少分毫。他那双眼睛、说话的声音,还有呼吸的节奏,仿佛就是那条漫长的长征路本人。不是传说,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这个民族身上的痛楚和信仰。他把那个伟人变成了一个普通人,也让那段历史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。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、变得越发浮躁的娱乐圈中,于和伟却坚持走得慢一些。他一步一步演出,一点一点生活着,慢悠悠地让人逐渐注意到他。
图片
54岁的他已经用不断的努力,证明了自己,没有必要再多讲什么。不过他仍旧挺身而出,敢于迎接曾经坚不可摧的表演高峰。他不是为了名利而努力,而是想让大家明白:真正的演员,不靠脸皮,也不靠噱头,只靠信念、磨难和时间来打磨自己。
图片
结语于和伟并没有宣称自己是“最像毛主席的演员”。他只是让我们相信,那穿越风雪、踏过草地的背影,每一个瞬间都展现出这个人物最逼真的模样。就这样已经够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股票如何配杠杆,实盘配资公司,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